摘要: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难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如何选址、建设,备受各方关注。8月25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自治区住建厅了解到,广西地方标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难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如何选址、建设,备受各方关注。8月25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自治区住建厅了解到,广西地方标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导则》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整体规划、配套设施、单体设计、室内装修等提出了基本建设要求,首次提出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小户型为主,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
江南企业公园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寓由标准厂房改建而成。 南宁市住建局供图
优先选择配套设施较完善的区域
据了解,《导则》将保障性租赁住房分为住宅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两大类别。这两大类住房会在什么地方规划建设?
《导则》提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选址,优先选择周边1公里范围内公共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或有同步建设、同期投入使用的公共配套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的区域进行建设。综合考虑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和就业人员数量等因素进行选址。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主要安排在产业园区及周边、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和城市建设重点片区等交通便捷、生产生活便利、租赁住房需求集中的区域;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宜遵循“规划匹配、建设补缺、综合达标、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选择。
同时,保障性租赁住房应选择在安全、适宜居住的地段进行建设,避开可能引发工程地质灾害的不利地段,并选择远离危险源(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品、辐射源等)和污染源(土壤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
考虑青少年、儿童及老人等人群需求
据了解,上述两大类住房在配套设施(含教育、商务服务和综合管理服务)、套型面积、居室配置等方面的标准各不相同。其中,住宅型是供家庭居住使用,而宿舍型则主要供单身人士使用,这也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提供了更多的租房选择。
在户型和面积方面,住宅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功能空间,套型建筑面积不宜大于70平方米。不大于50平方米的单间配套、一房一厅所占比例不宜小于总套数的50%。
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宜以面积不大于30平方米的单间配套、一房一厅为主。当为多人宿舍时,每个居室人数不应超过8人,且人均使用面积不应低于4平方米。当配置有6~8人/间的多人宿舍时,除套型内的卫生间以外,宜在该层设置公共卫生间。
保障性租赁住房应充分考虑各类人群需求特点,向青少年、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等提供活动社交的场所及相应的服务设施,服务设施的设置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鼓励打造智慧社区,方便租户生活
在配套设施方面,《导则》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应结合周边地区设施实际和不同租住人群需求,建设产业、居住、服务相融合的活力社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可营造尺度适宜、功能丰富的活力交往空间,满足不同租住人群需求,还可设置一定面积的室外运动场地,增加交往空间设置。同时,在主要出入口附近,设置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的会客厅,设置智能快件箱,配置公共洗衣房,方便租户生活。
社区是否够“智慧”,影响新青年、新市民等群体的租住体验。《导则》提出,保障性租赁住房设计应符合智慧技术管理与服务要求,倡导应用智能化技术,打造智慧社区。